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> 资讯频道 >> 历史人文 >> 世界文化 >> 正文

游牧文化是人类早期文化

我要评论 来源:搜狐博客  2017/7/10 10:00:16  作者:二号首长黄晓阳  浏览次数:

我们在中学学历史的时候,得知人类的历史,被划分为好多个时代,比如以生产工具分的旧石器时代,新石器时代,青铜器时代等。也有以不知为什么标准分的母系社会,奴隶社会,封建社会,资本主义社会之类。

事实上,这些划分的准确性是存疑的,比如以生产工具划分,青铜器之后,是什么时代?很不清楚。而若以性别或者族群习性区分的话,那么,人类应该只经历了两个时代,前一个是母系社会,现在大概属于父系社会。最多,因为近代讲究人权,加一个男女平等社会。至于奴隶社会、封建社会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之分,就更加混乱。奴隶和封建差不多是并行的,封建是一个贵族财产最大化社会,而贵族财产中,很大一部分,就是土地和奴隶。至于封建之后的社会,我们今天将其称之为封建社会,就实在牛头不对马嘴了,那是一个君主社会,而不是封建社会。

我个人以人类的经济存在模式划分,认为人类社会分别是游牧社会,农耕社会,工业社会,金融社会四个阶段,貌似更为明晰一些。

游牧文化,实际是人类的早期文化,也是一种更倾向于自然的文化。我注意到,有朋友留言问我,在游牧社会之前,是否还存在其他社会形态?有关这个问题,我确实无法更为准确地回答。若以纯理性的推理,应该是人类一旦出现,便开始了一种自然的游牧状态。

当然,这里面可能还有些细节。比如说,游牧中有一个关键是牧,牧是动物被人类驯养之后出现的生产行为。因此,游牧和狩猎,应该是有区别的。

我承认这种区别,同时,也不想在这个阶段搞得太过细致,因为那实在意义太小。所以,我这里所称的游牧文化,既指早期的完全自然性质的狩猎文化,也包括后来对动物进行驯养之后的游牧文化。

游牧文化最大的特点,我想不外乎这么几个,

一是人类以动物为主要食物,不管是野生动物还是驯养动物。在这一时期,植物作为食物,可能存在,但所占比例一定非常之少。主要植物食物,可能是果实或者植物根茎之类。

其二,人类是非定居的的生存状态,更多的时候,他们是以族群为单元四处游动,居无定所,正所谓逐水草而居。那时是没有边界区分的,哪里的水草肥美,就往哪里去。

其三,当然是文化水平的普遍低下。这种文化水平的低下,一方面,可能由于文字没有产生或者产生了但仅仅掌握在少数人那里,教育并没有出现,人类的智力水平,还不足以支撑更为强大的文化内涵,甚至不足以掌握更高级的生存技能。也可以说,当时的人类,绝大多数都属于愚民,属于人类的低智时代。

其四,由于文化或者智力的原因,人类掌握生存技能的能力很差。人类基本只能干一些出于生存本能的事,比如狩猎或者游牧。这类行为,单个来看,确实显得有技术含量,比如力量的大小,准确性,以及对诸如马匹之类的驾驭能力等。但这一类技能,更多来自于天性,而不是智力。

正是基于游牧的特点,人类便会由此形成一些特殊的文化属性。

比如族群特性。狩猎、游牧甚至包括迁徙,都要求人类以族群为单位,要求人与人紧密合作精神,要求人类的尚武品性。当然,也包括统一调度能力,也就是后来的社会学家所说的社会动员能力。

所以,对于游牧民族来说,族群内部的团结,会出乎人们意料的紧密,原因很简单,不团结,族群就可能出现危机。

由于动物不容易保存,当某一家或者某一族获得大量食物,形成过剩的时候,他们一定不会浪费,而会将这些过剩食物送给别人。这个别人,当然是族群内人。这种赠送一定是无偿的,或者说是相互的。这就使得族群内部成员之间,不仅具有相互依存的粘性,也有共享精神。这就形成了族部内部的特殊亲密关系,哪怕彼此并没有血缘联系,这种亲密关系,也是非常突出的。

另一方面,游牧文化也体现了对外极其强烈的攻击性和掠夺性。所有族群外的生物,均是族群的敌人,族群必须时刻保持着对敌人的警惕性和攻击性。

正是这些,最终形成了民族性或者国民性。

大家可以看一看欧洲和美洲,他们的民族性或者国民性,是否呈现这样的特点?对内,他们极其仁爱,但是,非我族类,他们又显得极其排他,极其警惕,始终保持着攻击准备和掠夺准备。

多年以前,我看到一本小说《狼图腾》,该书将这种游牧族群的特性,归纳为狼性。这种归纳,是有一定准确性的。当然,我们看那本书的时候,以为狼的天性如此,比如高度的指挥和调动能力,紧密的合作精神,对待异族和异群的凶残以及对待同族的慈爱,甚至是冬天围猎鹿群时的狡黠和机智,都是天性。而实际上,我们仔细思考一番,便会发现,在人类身上,这所有一切,都是存在的,甚至远远超过了狼族。或许可以反过来说,狼族所体现的狼性,很难说不是向人类学习的结果。

如果认同这一点,从而认定这种特性就是人类的本性,我觉得也是错误的。这种特性,更多的恐怕还是人类生存竞争形成的,是人类智力发育的结果。

另一方面,正因为游牧文化的非定居性,直接阻碍了宗法制的形成和发展。

游动性不利于繁殖,所以,以家族血缘为主的族群,无法形成较大规模。相反,为了生存,人类不得不和其他一些并没有血缘关系的部族合族,使得自己的族群变得强大,这也成了游牧民族更具有团结性的原因之一。

前天谈到中国形成了宗法制而欧洲始终未形成宗法制时,有朋友留言说,中国形成了宗法制,是因为中国没有形成宗教,而欧洲没有形成宗法制,恰恰因为欧洲形成了宗教。这种说法,我并不认同。当然,有关这一点,我今后还会谈到,这里仅仅只提一提。

宗法制无法形成,最大的原因,应该是游牧文化的特点。

而今天,我们的能看到的,各国各民族性的区别,无不因为这种早期文化使然。

 

扫一扫,用手机看资讯!

用微信扫描还可以

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

分享到:
用户名: 密码: 匿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

注意:遵守《互联网资讯信息服务管理规定》,广告性质的评论会被删除,相关违规ID会被永久封杀。

验证码: 看不清楚,点此刷新! 查看评论